BCG做了个研究...
2022年11月30日,ChatGPT横空出世,这款由美国OpenAI研发的聊天机器人程序一经发布,就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过往的机器人程序不太一样,ChatGPT真的可以像人一样以对话的方式回答问题。
但关于ChatGPT在现实工作场域中能够发挥多大作用,以及它是否会威胁到打工人的地位,一直都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话题。
各种观点听了太多,大家应该都已经麻了。下面,我们就借助一份调查来看看,ChatGPT对打工人来说到底有没有用~
近日,BCG联合哈佛商学院、MIT斯隆商学院、沃顿商学院和华威大学进行了一次实验。
这项研究以全球758名BCG咨询顾问为研究对象,首次通过反映员工日常工作的任务来测试专业服务环境中生成性人工智能的使用。
可以说所有结论的得出都具有强有力的数据支持,而这些发现也对生成式AI之于咨询行业的使用有着重要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下面,我们一起来详细看看这份研究~
*研究原文已经整理好放在文末福利处,感兴趣的同学可戳~
在实验中,BCG咨询顾问被分为两组:一组可以使用ChatGPT,另一组则不行。
同时,在实验之前,还对这些咨询顾问进行了测试,以衡量他们的平均表现水平,并将他们分为高于平均水平的参与者和低于平均水平的参与者。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是做实验,但本次实验主打一个真实还原,所以各种任务的设计都是BCG在日常运营中会碰到的真实工作。
笼统来看,本次研究发现,ChatGPT确实是有用的,但许多细节非常耐人寻味。
数据显示,在18项不同的任务中,使用ChatGPT的咨询顾问的表现显著优于不使用ChatGPT的顾问。
对比来看,使用ChatGPT的咨询顾问平均能够:多完成12.2%的任务、速度提升25.1%、质量提高40%。
更具体来看,ChatGPT对不同水平的咨询顾问的buff加成效力存在差异:那些低于平均表现水平的咨询顾问,通过使用ChatGPT,能够更大程度提升业务表现,高达43%;而那些高于平均表现水平的咨询顾问得到的提升幅度则很小,仅有17%。
另外,对于不同性质的任务,ChatGPT能产生的作用和价值也不同。
研究结果显示,使用ChatGPT解决创造性产品创新任务的参与者比对照组(那些没有使用ChatGPT完成任务的参与者)表现出40%的优势。
但是对于解决业务问题,使用ChatGPT的参与者的表现反而要比对照组(那些没有使用ChatGPT完成任务的参与者) 差23% 。
简单说明一下,创意产品创新任务是要求参与者提出新产品的想法和上市计划;而业务问题解决任务则是要求参与者根据业绩数据和对高管的访谈,找出公司面临挑战的根本原因。
ChatGPT之所以会在这两类任务上表现出明显差距,是因为ChatGPT背后的技术本质上是大型语言模型(LLM)的应用。
对于LLM来说,基于他们已经接受过训练的大量数据,更容易提出创造性的、新颖的或有用的想法。而当LLM被要求权衡微妙的定性和定量数据来回答一个复杂的问题时,就很有可能会出错。
鉴于这个缺点,可以想见,如果参与者完全依赖这个工具,而不是依靠他们自己的判断,那就很有可能会出错...
所以,总的来说,BCG把ChatGPT定义为一把“双刃剑”。无可否认,ChatGPT是有用且好用的,但具体效用得看具体情况,这与使用者个人的能力有关,也与ChatGPT自身的能力和限制有关。
研究者表示,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在完成任务时,有一个“锯齿状的能力边界”。
在边界内的任务,它可以非常完美地胜任,但在边界外的任务,它可能会表现得非常差劲。而且,由于生成式AI的工作原理,这个边界是不可见的,只有非常熟悉AI的人才能感知到。
这么一分析,大家可能也明白了,随着ChatGPT的普及,未来会有更多打工人能够在工作场景中得到AI的帮助,但目前看来,ChatGPT并不能够取代人类。
怪不得以BCG为代表的咨询公司能够如此从容地拥抱ChatGPT,涌入生成式AI浪潮~
下面,VOYAGE就来给大家盘一盘咨询公司间的AI竞赛!
AI竞赛拉开序幕
咨询公司集体入局
论与时俱进,咨询公司一向走在前列!
自ChatGPT横空出世至今,生成式AI赛道爆火,越来越多咨询公司加入了拥抱AI的队列之中——
McKinsey 推出自家专属生成式AI工具Lilli
8月16日,麦肯锡官网发布消息,郑重向大家介绍了一下Lilli。
这是一款由麦肯锡首席技术官Jacky Wright领导的“ClienTech”团队为麦肯锡员工设计的新型聊天应用程序。
据了解,Lilli可以提供信息、洞察、数据、计划,甚至可以根据咨询项目需求推荐最适合参与其中的内部专家,而所有这些操作的实现都基于超过10万份的文档和访谈记录!
自2023年6月以来,Lilli一直处于测试阶段,并将在今年秋季在麦肯锡全面推出。到时候所有麦府员工都能自如使用自家专属AI工具来工作啦~
此外,不久前,麦肯锡还官宣与人工智能初创公司Cohere达成合作伙伴关系,为其企业客户提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据了解,它们已经共同为从金融服务到零售各个行业的公司提供服务,但没有透露这些公司名称。
对于Cohere,同学们可能比较陌生,它其实是一家正在快速崛起中的AI初创公司,由谷歌前顶级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创立,有着非常深厚的学术气质~
而且,Cohere目前已经完成了2.7亿美元的C轮融资,估值超过21亿美元,已经成为一家实力不可小觑的AI超级独角兽!
这么一看,麦肯锡与Cohere合作也可以算是强强联合。相信有了Cohere的技术支持,Lilli也会被开发得更加强大~
Bain 官宣与OpenAI合作
Bain是咨询公司中最早拥抱OpenAI的那一批。抱着“打不过就加入”的心态,2月21日,贝恩宣布与OpenAI(开发ChatGPT的公司)正式展开合作,成立全球服务联盟。希望可以最大化AI价值,并为客户提供更具潜力的解决方案。
过去一年,贝恩全球1.8万余名专业人士已经开始在工作中运用到OpenAI技术,包括将OpenAI技术植入内部知识体系、研究和流程中,从而进一步提高效率。
服务联盟正是在上述基础上应运而生。在取得初步成功后,贝恩公司与OpenAI开始合作研究:如何将OpenAI的突破性能力赋能给全球客户。通过服务联盟,贝恩将提供深厚的数字化落地能力和战略专长,结合OpenAI的ChatGPT等AI工具和平台,助力全球客户挖掘并实现AI价值,释放业务全潜力。而在所有企业中,可口可乐将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
BCG 新部门BCG X落地运营并官宣与Open AI进行合作
MBB中目前走得最远的当属BCG!BCG不仅早早成了新部门BCG X与McKinsey QuantumBlack分庭抗礼,还于近日马不停蹄地官宣加入与OpenAI进行合作的队列,可谓是项目落地和战略规划双赢!
先说BCG X,早在半年前,BCG在刚官宣成立新部门BCG X的时候就计划要用2500人扩充新部门。但形势的发展远超预期,随着数字化浪潮的深入,相关业务量激增!
再说BCG与OpenAI的合作,虽然步调略晚于Bain,但BCG这次合作倒也确实合情合理,毕竟BCG在AI领域的业务拓展一直处咨询行业前沿,不仅在业内首推人工智能行为准则,还率先将AI技术应用到自己的招聘考核中。
BCG全新OT详解 点击了解详情>>
BCG表示,利用人工智能(包括生成式AI)的力量,是全球各行各业高管团队的首要任务。随着生成式AI的采用,人们既兴奋又不安ーー他们认识到,人工智能转型的速度和规模正在重塑整个行业。这就是为什么BCG在BCG X内建立了Responsible Generative AI,以专门的团队支持他们的客户实现OpenAI技术的力量。
PwC 豪掷10亿美金开发AI
就在前不久,普华永道美国发布声明称,该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投资10亿美元,用于发展生成式AI技术,并将与微软和OpenAI合作,使其在税收、审计和咨询服务的各个方面实现自动化。
据悉,普华永道已经开始在为保险、航空、医疗等行业的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引入了Azure OpenAI。这些解决方案已成功地使客户节省时间和成本,同时帮助增加收入。
与此同时,普华永道将对其内部平台进行现代化改造,以嵌入这种新的、安全的生成性人工智能环境,在其利用人工智能为客户提供税收、审计和咨询服务的现有基础上再接再厉。
此外,普华永道本次投资计划还包括:招聘更多具有AI相关工作能力的员工、培训现有员工的AI技能,并瞄准AI软件制造商进行收购。
而这并不是普华永道拥抱ChatGPT的第一步,早在3月15日,普华永道官网就发布消息,宣布其将在服务中引入聊天机器人,以提高公司4000名律师的工作效率。
普华永道选择的合作方是Harvey,一家AI初创公司,他们签订了为期12个月的合同,Harvey将为普华永道提供有关法律的AI技术,帮助律师进行合同分析、守规工作、尽职调查以及其它法律咨询和咨询服务。同时,普华永道还表示,日后会确定税务人员使用该技术的方式。
Accenture 狂砸30亿美金大扩招
6月13日,埃森哲在官网发布消息称,将在未来三年内,针对数据和AI业务投资30亿美元,以帮助各行各业的客户快速、负责任地推进和使用人工智能。
据了解,这笔30亿美元的巨额投资将在三年内使用,涵盖资产部署、工具开发、收购与人才研究。埃森哲表示,这笔投资建立在其十多年来在AI领域的领先地位之上,公司的AI专业知识涵盖全球1450多项专利和正在申请的专利,以及数百个大规模客户解决方案。
具体来看,以下两点尤其值得关注。
首先,埃森哲的Data & AI业务将通过招聘、收购和培训,将其人工智能人才数量增加一倍,达到8万名专业人士。这不就是积极的扩招信号了吗,裁员归裁员,该招的人才绝对不会停,所有心仪咨询的同学千万记得选对赛道哦~
此外,埃森哲还将推出一个全新的AI平台——AI Navigator for Enterprise,埃森哲称该平台将使用生成式AI技术来帮助客户更好地了解如何将AI融入他们的业务。埃森哲透露,其目前正与许多客户合作,开展生成式AI项目,如帮助一家酒店集团管理客户查询、建立一个司法系统,综合处理数十万份复杂文件中的司法程序信息等。
这么一看,埃森哲此前裁员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成为这次投资AI做铺垫,因为只有裁撤大量后台职能岗位并节省出更多资金才能在几个月后的当下更有底气投资AI,“招兵买马”扩充AI人才库。
KPMG 狂砸20亿美金进军AI
和埃森哲相似,发布裁员消息后不久毕马威也马不停蹄在7月11日官宣了自己的另一个大计划——狂砸20亿美金进军AI!
据报道,毕马威与微软达成了里程碑式的协议。毕马威计划在未来五年内,通过与微软扩大合作关系,在全球各业务领域投资20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和云服务。而这也是“四大”在这些技术上加倍投资的最新举措!
而毕马威之所以愿意重金入股AI,自然是因为这个赛道前景广阔。根据预估,该合作关系将在5年内带来超过120亿美元的收入。
具体来看,通过新的投资,毕马威约26.5万名员工将进一步实现税务、审计和咨询服务的自动化。
这样,疲于各种dirty work的分析师就能节省出更多时间来做深入分析,提供战略建议,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作为扩大合作伙伴关系的一部分,毕马威还将获得Microsoft 365 Copilot的优先使用权!
此外,就在前不久,毕马威澳大利亚公司还推出了独家定制的ChatGPT——KymChat。这本质上也得益于毕马威与微软的合作,据悉,毕马威是全球少数几家获准开发该工具私有版本的公司之一。
据报道,这个名为“KymChat”的工具得到了世界第五大超级计算机的运算支持。KymChat将允许公司员工在工作场所安全地使用这项开创性的技术,访问内部数据,快速在10,000人的咨询团队中找到专家,寻求建议。
EY 推出EY.ai平台和大型语言模型EY.ai EYQ
2023财年,安永在审计质量、创新、技术和人员方面投资了36亿美元,这是2021财年宣布的三年投资100亿美元的一部分,其中14亿美元专门用于人工智能和EY.ai这一平台的推出。
EY.ai是一个统一的平台,结合了安永在战略、交易、转型、风险、保险和税收方面的丰富经验,旨在帮助客户通过采用人工智能实现业务转型。
据悉,EY.ai平台会面向安永的客户开放使用,它汇集了安永所有嵌入AI技术的现有产品和新产品,如帮助企业管理数据的EY Fabric。
此外,安永还表示,EY.ai平台有着一个使用案例库,基本上为企业如何安全有效地大规模部署AI提供了一条路径。
除了推出EY.ai这个平台,安永还同步宣布推出自己的大型语言模型——EY.ai EYQ,它将被用作内部聊天界面。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大型语言模型由安永内部4200名技术团队成员开发而成。同时也得益于微软提供的OpenAI的GPT-3和GPT-4语言模型的早期使用权。
这么一看,安永颇有点要转型科技公司的意味(手动狗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