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o1官网

chatGPT给教育带来的最深刻的挑战是什么

chatgpt2023-05-22 09:07:42130




胡鑫宇事件之后,chatGPT又在刷屏。


关于青少年的自杀,我最不喜欢这句,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了。就算是太脆弱,也有原因的吧?我相信如果不是出于最深的绝望,如果活着不是比死更让他们痛苦,他们一定想活着。别再这样评判了!闭上那轻易评判的嘴,我们才能找到理解的通道,走进这些孩子的内心。类似的悲剧才能少一些。


胡鑫宇就是在高度竞争的教育生态中,被卡住了,存在的支撑渐渐坍塌,至死没有人走进他内心,至死没有得到援助。他是自救过的,他写在本子上的字,就是艰难的自我对话,就是沉重的心灵书写,但他的状态没有人注意。在盛行分数拜物教的教育中,这样的忽视是必然的。这样被忽视的孩子,恐怕难以计数。


庄子寓言里有个凿七窍的故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人家才凿七天,我们的教育是凿十六年啊。在胡鑫宇之前,不知多少正值青春的孩子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了。可惜人们是健忘的。事情没有发生在自己头上,都抱着侥幸。在“现在苦,将来甜”“为你好”的说辞下,剥夺和压榨都可以是温和的方式,被蒙上了一层柔光。


我真的越来越觉得,人生幸福,不是一个分数决定的。一个人好的生活习惯(比如饮食自律,你是三高还喝大酒,那身体垮就是必然的)、亲密关系相处的能力、自我觉察和自我探索的能力、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喧嚣中的定力、平常心而异常思(套用了孙正聿老师的观点,我这里强调的是有经过思考的价值观,不盲从),这些才无比重要。当然也有偶然,但这不在我探讨之列。而一旦成为考试机器,上述就很难培养了,这才是可怕。


前几天看了一个视频,芬兰四年级以下都没有考试,他们看重的是如何学习,自己如何学习,和搭档如何学习,小组中如何学习。他们的教育追求的是,即使孩子不擅长数学或者科学,或者也不擅长艺术,孩子依然能发现自己的力量,有创造力,有雄心,有爱心,有平等心,他们反对任何形式的竞争,认为竞争是反教育的。这其实是对的,教育就是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一个成长了的自己,和别人不能比也不该比。只是教育选拔性功能的存在,不能没有比较,但问题是我们居然把这种竞争、比较当做了教育的全部!导致教育出来的人一辈子都他妈的(抱歉说了粗话,仿佛只有这个词才能将我心中情感表达到位。)和别人比来比去,一辈子活在别人的眼光里,比过别人了就觉得优越,没比过就觉得自惭形秽。其实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我们就是这种教育价值观了,只是那时不显明。再往前推,古时候也是,出人头地,富贵还乡,很多读书人就是这点追求。这是一种陈旧的教育文化,只是应试教育体制下,这种文化又被夯实达到了极致。


只要把价值设定在人和人的比较上,对失败的焦虑就不可避免,很难安住和享受当下。那种不含傲慢的伟岸、那种没有自轻的谦卑,那种不带怜悯的慈柔,在国人中必将是稀缺品质,虚荣、势利和硬心肠常见。这样的社会,你就是赢了所有人又如何?


chatGPT给教育带来的最深刻的挑战是什么



这两天,chatGPT的引发很多讨论,很多人关心关教师职业会不会被取代。胡鑫宇事件和chatGPT,表面上风马牛不相及,但实际上如果我们把二者联系起来思考,有关chatGPT到来后教师会不会被取代、教育应何为等问题,就会看得更清楚。

好的教育乃是精神事务,它挺立人的理性,抚慰人的悲愁,承托人的梦想,看到人的渴望,驱散人性的幽暗,安顿人生在世的爱与怕。它是由未知的探索、经典的阅读、智识的启明、心灵的交往,价值的氤氲所构成的美好生活。如果有这样教育,胡鑫宇怎么会死?胡鑫宇们死于教育者没帮他撑开一个意义的世界。这意义世界的建构是再怎样先进的技术都无力完成的,因为它是一项心灵的艺术。


笃定地强调教师不会被chatGPT取代,这种思路意义并不大,教师和教师内涵上还差十万八千里。我们需要思考什么样的教师不会被取代,应该立足于中国教育的问题,看看它提示了我们什么,警醒了我们什么。看看如果没有忧患意识,如果还是这样在应试的泥潭里沉溺,我们教育又落后多少。如果我们的教育依然价值真空,chatGPT创新带来的红利其实和我们无缘。


胡鑫宇之死和表面上和chatGPT没有关联,其实不是,前者集中反映了教育价值上问题,而探讨教育技术,不能离开对价值问题的思考。何况胡鑫宇事件呈现的教育价值问题又那么触目惊心。对胡鑫宇的死无感,而大谈chatGPT对教育的影响,是不值得信任的。chatGPT到来的时候,我们更应该申明好教育的评价标准,那就是,它是不是致力于帮助学生绽放Ta作为人所应有的精神生命



这篇文的末了,和一个懂计算机的朋友交流这个问题,他说了一段十分精辟的话,对于理解chatGPT到来后的教育何为十分具有启发性,我放在这里:


目前的人工智能全部都是依赖于硅基的半导体基础,运用的是数字电路原理来处理信号。这是全部计算机计算的本质。包括人类的自然语言处理在内,都是运用数学的方法,特别是概率统计方法来计算不同语词组合的概率,从而发现形式上最接近人类自然语句的表达式或语词组合。这种表达式迥然不同于人的有意思的表达,因为人的表达总是有所意指,而计算机的表达从来都无所意指。可是人的奥妙也在于这种意指。人有价值选择、情感偏向、意义关切等等,都在于这种意指。失去意指,就失去人性。


计算机的运算活动是没有这种意向性的。纯粹只是数学-电子过程,不是意向的定向和扩展过程。人工智能中的所谓“理解”,只是一个比喻的说法。人的理解活动不是用概率把握了某种情况对应哪些条件,它们之间的关联有多大概率,而是在意义这个层次对其加一融贯。这种性质决定了,人工智能不论有多强大,也只是一套机器。在无意指或不理解其意义的条件下,它可以承担人类智能中富有机器性质的那些功能,比如较为简单的记忆、归纳、整理、知识对齐等等。这些是ChatGPT能完成的。但它不能自主地去创造性地探索万物间的内在联系,因为这需要想象力和意指活动。而这些是知识的源泉。我们的教育以应试和竞争为目标,早就把知识创造的源给窒息了,所以问题是:究竟要何种教育?而不是,要何种教师,这才是ChatGPT向我们提出的最深刻的挑战。


最后,我用一句话来给小文结尾:人的教育,从根本上还是要靠人。



本文图片一、三、四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感谢。



在看点这里

                   

本文链接:https://openai-o1.cc/chatgpt/167.html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